• 005267062/2020-00049
  • 中原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 综合,政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2020-06-18
  • 2020-06-18
关于中原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和郑州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市委对我区的定位、要求和希望,围绕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着力推进“四个中原”建设,把握机遇,扛稳责任,拼搏实干,克难攻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经济运行在内外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88.6亿元,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3.566.5二是质量效益在多重制约叠加中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2.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0.2%;全区PM10PM2.5同比分别下降11.8%9.4%三是社会民生在收支平衡趋紧中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203元,同比增长8.7%,持续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新增就业24671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33%

(一)重点产业片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央文化区片区,《郑州中央文化区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部分赛事在奥体中心成功,博物馆开馆运营,美术档案史志馆、大剧院、市民活动中心项目正在收尾,报业大厦项目正在加紧装修,广播中心、电视中心项目正在主体施工。须水河片区,用地规划方案已初步确定,可研报告、片区设计导则已完成,产业概念策划方案城市设计方案正在优化。大匠之门文化馆暨游客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白寨、马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基本建成。二砂文化创意园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项目,成立了项目合资公司“郑州星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产业策划方案已确定,城市设计方案正在深化,预招商方案加紧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及部分建筑本体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已批复;天山路等道路基础设施同步推进。芝麻街1958双创园项目,产业定位、文保方案、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已完成,投资5.4亿元的首开区改造快速推进,1.4万平方米的机具厂空间、立面改造已完成,5.2万平方米的机具厂南区、北区改造工程正加紧推进。已入驻形成经济贡献企业近20家。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项目,建筑初步设计方案已获批,土地收购合同已签订,施工图已通过评审,即将进场施工。贾鲁河片区,产业策划、城市设计方案和二期规划已编制完成;段庄安置区、开发区用地正加紧供应;首批安置房、南水北调运动公园正加快建设。纺织服装片区,在转型中不断寻求发展方式,丁庄等4个安置区正在建设,道路同步推进。家居片区,一期新开工20万平方米,总开工面积达50万平方米;国际家居馆开业运营,入住率达80%;生活新天地正在装修,6号楼一期外墙及内部公共区域装修完毕。二期产业策划、控规调整方案编制完成。科研设计园,中机六院高科技信息产业园(一期)装修基本完成,10个储备项目注册完成。环保产业园,项目规划编制已完成,储备了河南万达环保等13家企业。

(二)开放创新取得新成效。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实施“精准招商”、推进“片区式招商”。全区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4个,投资额289.8亿元,其中,超5亿元项目19个;引进域外境内资金207.7亿元,吸收境外资金2.25亿美元。支持中国机械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等40余家外贸企业参加国际会展,成功举办了中原·中欧新年健康论坛。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创新引领型平台和人才的培育引进。全区新增科技型企业13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59家企业获得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专项补助3065万元;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重点实验室3新型研发机构1;建成运营创新创业载体14个,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4个人才(团队)入选第四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13人入选全市首批高层次人才。三是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全年全区新增企业9525家,同比增长38.4%。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政务服务品牌“小原帮办”认可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力促非公经济发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三)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9.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1.56%一是项目建设持续加快。重点推进了212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33.6亿元,其中,2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5.4亿元,22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1.9亿元。二是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快三王庄等38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开工115.3万平方米,封顶224.8万平方米;东石羊寺等3个项目、6790人顺利回迁;朱屯等6个项目、8644套完成网签;全年办理住房租赁登记备案3787户,分配公租房1431套。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实施道路建设项目81个,金马路等50条道路基本建成,南环廊、北环廊、中环廊、站前大道管廊主体基本完工,柿园变等3个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四是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稳步推进,棉西小院、桐柏路191号院等39个完成综合改造,启动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以桐树王片区为引领,探索实践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建设模式。五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启动“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城市道路综合改造一期工程加紧推进,文化宫路等13条中修道路竣工通车,伊河路等15条道路完成支路背街改造提升,工人路等34条道路完成架空线缆入地,中原路等5条道路、369栋楼宇完成亮化改造。新建公厕50座,新建、升级改造垃圾中转站5座;新增停车泊位9300个;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3%;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6.62%,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建成投用全省首家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

(四)生态环境实现持续优化。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坚持环境攻坚工作调度会等制度,持续坚持县级领导带队夜查、晨查,不断强化三级督导。全区PM10PM2.5年累计浓度为97微克/立方米和58微克/立方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统筹双促进”;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常庄水库水源保护区完成优化调整,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建立土壤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二是生态水系建设加快推进。须水河生态水系改造提升完成绿化35万平方米,柳湖、秀水河局部具备注水条件。贾鲁河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全线完工,九曲莲湖、西流湖公园加快建设。三是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强力推进。新建庙沟遗址公园、槐香园等公园、游园45座,铁路沿线、生态廊道等区域累计完成绿化218万平方米;全区新增绿地面积431.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63%

(五)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坚持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财政民生支出34.37亿元,占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12%。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4671人,完成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3808万元,发放退役军人各类权益金3435万元。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4所建成投用,承接市属6所公立初中,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全面启动午餐供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新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城市书房、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音乐会、专场慰问演出等860余场。同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一是经济面临更大下行压力。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速换档态势明显,特别是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二是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尚未形成经济支撑;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低于全市,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城市综合承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城市组团式发展、品质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强化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作风改进仍有较大空间。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应对疫情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及区委要求,树牢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牢一个方向,做到三个坚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围绕中优、西美功能定位,着力实施片区开发、组团发展、项目带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水平建设四个中原,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

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西美新引擎。立足当前“六稳”六保,着眼长远谋势蓄势,抓住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契机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快构建以科技服务业为核心的“4+1”主导产业体系。一是加快以科技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业方面,依托工业设计企业龙头,做强工业科技;依托环保领军企业和研发机构,做大环境科技;依托互联网信息、大数据等研发平台,做优智慧科技;依托禀赋资源,培育法律会计税务服务、管理评估咨询、产权交易等中介科技。文化创意旅游业方面,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数字传媒等重点业态。商贸流通业方面,着力发展会展、高端酒店、电子商务等业态,发展夜间经济、地铁经济、流量经济,推动传统消费模式提档升级。都市型工业方面,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总部经济方面,着力发展以科技服务、建筑、商贸流通、文化创意、城市运维服务等为主的多元化总部经济。二是扭住科技创新不放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既要加大投入、提升现有科研资源创新能力,更要加快引进一批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先进技术成果,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产出效益高的重大项目,让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落户并植根生长。力争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各类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6家,引进培育各类高端人才50名。

(二)强化项目和对外开放带动,实现西美支撑。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前期工作节奏,提高规划、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效率,督促做好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准备工作。坚持和完善重大项目县级领导分包制,构建谋划、储备、选报、实施“四个一批”项目运作机制,保持合理的投资强度,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二是切实做好要素保障。持续开展“三送一强”活动,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携手实体经济发展共克时艰。扎实做好用地报批和出让,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强重大工程项目与财政性建设资金、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匹配,加快新增中央投资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政府专项债券推进机制,支持三大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以大企业培育大产业,着力引进“头部”企业,带动链条延伸、产业集聚,建立专班,谋划一批、跟踪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确保引进210亿元高质量发展项目和1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网络集中签约项目和一批前期项目开工建设,形成增量投资。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推进城市品质建设和管理,夯实西美基础。一是“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双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一环两纵七横”道路综合改造,同步推进伊河路等8条区定综合改造一期道路,二期、三期按市定节点有序推进。加快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提速城乡结合部整治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航海西路等13条道路完成架空线缆入地;新建公厕20座,改造升级垃圾中转站7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达95%;规划设置道路内停车泊位8500个。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实施智慧城管重点示范应用项目。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富贵路等道路建设项目78个,力争年底前朱屯路等37条道路建成通车。加快综合管廊、环廊建设,确保中央文化区北片区管廊环廊建成投用。新建、续建枫林变等5座变电站,建成奋斗变等3座变电站。二是加快以核心板块建设带动的重点片区建设。坚持规划设计引领、产业主导、项目支撑、“三生”融合,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先行,着力打造中央文化区(CCD)北部片区核心板块、须水河片区核心板块和二砂文化创意园片区核心板块,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开发的新亮点、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带动贾鲁河、纺织服装、家居片区及环保产业园提升品质、有序开发,推动城市多点支撑、布局优化、协调发展。

(四)强化生态绿化保护建设,擦亮西美底色。持续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攻坚。确保PM10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96微克/立方米和55微克/立方米,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工作要求,做好全域河流清洁、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市控断面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治理与修复,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加快生态水系建设。确保秀水河、柳湖、须水河生态提升工程和贾鲁河(陇海路—中原路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成;保障好常庄水库周边生态提升及贾峪河上游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全力推进水博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环境。重点推进49个绿化建设工程和18个绿化提升项目,新建公园游园30个,马庄郊野公园建成开放,孙坡、三十里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开工建设,完成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剩余区域绿化、绕城高速生态廊道建设提升,全年新增绿地175.5万平方米。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西美合力。高度重视就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就业机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让群众就业更充分、工作更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8900人,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投入。新建中小学4所,新建公办幼儿园6所,确保完成66人以上超大班额彻底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不超过10%的省定目标,推行名校托管弱校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加强慢性病防控和职业病防治,努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谋划推进区级医疗机构建设,加快中原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年底前创建7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顺利通过第四次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复审。加快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年底前每个街道建成1处以上符合标准的助餐点;做好洛达新苑等6个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推进城市书房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年底前实现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配合郑州市办好第2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办单位:中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桐柏路200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