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67070/2017-00011
  • 中原区科学技术局
  • 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2017-07-20
  • 2017-10-11
对区九届政协一次会议第1701012号提案的答复

李德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持续加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加强政府引导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实施创新开放双驱动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为重点,围绕中原区“一主业两集群”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创新为核心,以“一化四区”、“四个中原”为引领,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

(一)完善中小企业各类扶持政策

依据我区“一主业两集群”的产业定位,利用锦艺轻纺城、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和金马凯旋家居CBD的区位优势,强化传统优势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制定《中原区十亿级科技领军企业(集团)培育计划》、《中原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中原区新三板上市企业培育计划》等配套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

2017年认真对我区筛选出来的5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育,上半年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其中有4家已开始申报,另外1家河南昱祥再生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做前期准备,并同时培育其新三板上市,预计7月低完成上市工作。根据工商质监局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全区新注册科技类企业363户。截止目前,中原区现有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余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型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

(二)积极组织辖区企业申报各类认定和项目

    2017年上半年,共争取郑州市科技研发资金330万元(郑科计[2017]1号),其中凯立达元通等三个众创空间获得250万元经费奖补,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公司等8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补80万元。推荐郑州晶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郑州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推荐河南腾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报河南省龙头企业项目。

此外,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进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今年6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2017年度郑州市科学技术奖励获奖名单中,我区共获得科技进步奖18项,共涉及10家单位,其中一等奖1家单位,1项;二等奖10家单位,17个项目。此次获奖项目,分别解决了我区在农业、医疗卫生、教育课题研究和新材料等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我区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和个人申报市区各类专利,并根据《郑州市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和《郑州市专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郑州市中原区专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区各类专利进行资助,提升辖区各类企业和个人申报专利的积极性,拉动全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98件,首次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颁发的“第五届金桥奖先进集体奖”荣誉;2012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37件,比2011年递增62.8%,荣获“2012年度河南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我区共申请专利1538件,超出市定目标231件,同比增长35%,增速全市第一;2014年完成专利申请1778件;2015年完成专利申请共1900件;2016年专利申请量2175件。自2013年起,我区专利工作始终保持全市先进位次。

二、加强培育,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一)规划建设科技园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根据我区产业发展实际,规划建设安德科技产业园、北斗导航产业创新园区、中原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三个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截止目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原环保合作建立同济大学中原环保产业研究院项目已经签订合作协议,该项目初步选址位于郑西高铁与马寨交汇处,并确定将实验室选址在郑煤机厂区内,临时办公地点选在中晟银泰国际大厦,装修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安德科技产业园项目涉及3个村拆迁,其中2个村已经拆迁完毕,剩余1个村拆迁工作难度大,正在缓慢推进。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河南分院已挂牌成立,设立在郑州市神阳科技有限公司内,下一步该公司将赴北京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专家沟通联系,进行相关业务活动。

    (二)完善政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2017年以来,认真研究拟定《关于实施“智汇中原”人才倍增计划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中原区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原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扶持政策,加强我区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我区科技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辖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和“互联网+”创新驱动作用,加强政府、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和民间力量协作,积极推进安德科技产业园、北斗导航产业创新园区等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各类创新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构建“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体系,重点围绕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载体内“双创”成果培育,促进“双创”成果就地有效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从而促进辖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

三、加强政策扶持,引育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创新创业工作,2015年3月成立了中原区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郑州市出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我区制定了《中共中原区委  中原区人民政府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实施意见(暂行)》(中原发〔2015〕15号),但其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目前正在研究拟订《关于实施“智汇中原”人才倍增计划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出符合中原区自身产业发展现状、具有中原区特色的人才开发培养、招纳吸收、政策激励、监督管理等系列新举措。

我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围绕郑州市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要求和中原区“一主业两集群”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率先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开展人才和企业引进培育。近两年,共引进“两院”院士1名,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大师2名,引进高成长性创新创业人才22名,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600名,引进创业人才(团队)160余个。我区张铁岗院士、赵晓峰教授等9个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入选2015、2016年郑州市“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并获得资助。

四、增强对外合作力度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与辖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联合组织招商引智团队,加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设计师协会以及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合作,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招才引智,重点培育和引进我区主导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使引进和培育的人才带项目来我区发展,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原环保合作建立同济大学中原环保产业研究院项目已经签订合作协议,并确定将实验室选址在郑煤机厂区内,临时办公地点选在中晟银泰国际大厦,装修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河南橙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项目合作已达成协议并入驻;“中原时尚”纺织服装家居创新创业产业孵化基地与东华大学、中原工学院合作的中原纺织服装家居设计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学生创业基地项目已有实质性进展。

五、开展投融资渠道,加强创新创业扶持力度

开拓多种投融资渠道,发挥科技经费集中使用效应。2016年,区财政投入5000万元用于设立区级创新创业、产业引导专项扶持资金。鼓励社会投融资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天使投资人来我区进行创新创业项目投资,吸纳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第三方支付、科技金融、创业投资基金、金融服务外包等新兴金融机构4家。同时,认真研究拟定《中原区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原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扶持政策,加强我区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扶持引导辖区内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企业、团队和创业者积极申请省、市、区级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激发我区创新创业活力。

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区科技工作。

 

2017年7月20日


主办单位:中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桐柏路200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