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及郑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兴产业、拓成果、促振兴”等重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根据要求,将我区贯彻落实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我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持续强化对新增耕地“非粮化”问题的监测监管,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采用外购耕地指标方式补充耕地,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原则,积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要求。目前我区所有上报批次均已按照要求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挂钩工作,确保我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实处。二是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辖区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目前共完成33个粮食安全应急供应网点,确保我区特殊时期居民的粮油供应安全,持续推进增强辖区内粮食流通能力。三是郑州市中原区粮谷技术研究院原计划落地芝麻街,因涉及旧厂房改造,改造资金不到位,故没有实际落地。
(二)探索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
中原区由于全域城镇化的推进,辖区具有耕地地块小、位置较为分散、位于城市近郊、交通方便等特点。中原区结合自身特点近年来一直致力探索发展都市观光农业、文旅农业和智慧农业等高效农业新模式,区自然资源部门、发改部门、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多部门联合积极争取省、市发改、科技项目资金,利用省会城市科研院所、高校集中的人才技术优势,努力发展近郊高效农业,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学习省内外先进的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区主要领导多方积极联系农业投资平台和农科院专家来我区考察高效文旅项目,但由于近年来各类政府项目资金收紧,社会资金投资乏力以及我区能利用的耕地地块较为分散,目前我区都市型农业尚未形成规模。下步我区会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辖区土地,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发展都市高效农业。
(二)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1.加快现代水网体系建设。中原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利设施灾后重建防洪能力提升工作,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中原区贾鲁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安排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精干力量,指导各相关部门开展项目推进工作。郑州市常庄水库加固提升工程于2022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郑州市金水河分洪工程于2022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23年郑州市金水河分洪工程和郑州市常庄水库加固提升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初步具备防洪防汛能力;2024年两项工程汛期发挥了重大作用,郑州市常庄水库加固提升工程主体工程已具备防洪防汛能力,郑州市金水河分洪工程已通过管道验收,金水河洪水可在汛期调度分流到贾鲁河。
2.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中原区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全力推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2年中原区积极开展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在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同步推动城乡环卫制度并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2022年底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159037户居民。2023年各有关涉农街道积极行动,按照常态化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教育,将宣传海报手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张贴至每栋居民楼前,对农村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各街道通过走访村委会和物业公司,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提高辖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和了解,并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实施“撤桶并点”工作。2024年全面推行城乡环卫制度并轨,航西、莲湖、须水、西流湖、柳湖五个涉农街道铺设垃圾分类房亭和“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房共计320座,初步完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成果,中原区在农村组建志愿者队伍数17支,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宣传活动120场,参与人数1895人,共计发放宣传页9857张,发放礼品2350份,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深入人心,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3.努力实施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2022年,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32名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和10名特岗全科医生;2023年,引进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2人,特岗医生8人。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创建,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及以上。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我区城市电子签约371473人,签约率53.07%,重点人群电子签约139177人,签约率70.59%;农村电子签约69564人,签约率83.93%,重点人群电子签约19106人,签约率80.45%。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立足优质医疗资源,以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为依托,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优势,与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道构成医联体,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4.不断提高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加快推进中原区新建幼儿园建设,增加公办园学位;积极鼓励企事业幼儿园通过内部挖潜,扩大招生规模,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2022年—2023年,全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分别达到87%、90%;目前,2024年数据未统计。
5.持续实施居家社区养老“百千万”温暖工程。2022年建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4个,完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养老托老床位2983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253张,占比42%。2023年开展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提升工作,新增养老床位346张,共计332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731张,占比52%。2024年严格落实省市区重点民生实事,截至目前新增床位45张,共计337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777张。深挖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加快养老床位建设工作,预计到2024年底,新增床位49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53张,护理型总床位预计达到总占比55%。
(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依托郑州市农经信息一体化平台和郑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系统平台,全区14个街道46个村的“三资”全部纳入农经一体化平台,平台共开设账户242个,网上办件数量达到4542条,纳入平台监管的货币资金约9.3亿元。2024年4月全区启动了开展群众身边(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2024年8月10日以来,区委派出专项巡察组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开展了专项巡察,通过风腐整治行动和专项巡察,对我区“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阅,使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化,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五)建强农村基层基础
一是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中原区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明确区直各有关单位、各街道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组织开展好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二是建强基层治理队伍。近年来,通过建强支部堡垒,深化“四议两公开”机制运用,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参与村集体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定期组织“亮赛比”、党组织书记述职等,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2023年招录3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街道事业编人员,2024年选派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成都进行沉浸式跟班历练。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十条举措”,2022年创成农村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7个;2023年创成农村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9个。三是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按照每个街道“每年提升1个示范点、改进1个薄弱点”建设目标,连续两年投入2600余万元,完成了2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和功能提升,其中80%以上的面积用于服务群众。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区在贯彻落实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两委”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性“两委”负责人仅4人,学历偏低,村“两委”大专以上学历占53.05%,村“两委”负责人大专以上学历占55.8%。农村“三资”监管、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谋划等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由于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员相对少等原因,存在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工作效率不够高等情况,影响工作更好开展。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基层村级党组织堡垒作用不够强、村民自治的水平还不够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导致村集体经济建设办法不多、人居环境问题反复明显等。村集体经济造血动能不足,全域城镇化后,80%左右的村集体经济依靠土地、房屋、沿街门店租赁,收入结构单一,普遍没有主导产业;部分村由于回迁缓慢,失去租赁资源,集体经济薄弱。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区将全面落实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强化“三标”意识,继续脚踏实地、稳中求进,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优化村“两委”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持续落实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村级事务,助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跃升。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健全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卫生健康、妇女和儿童工作等下属委员会,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街道、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的轮训。推行乡村两级干部“导师帮带制”,增强年轻干部破解难题本领。
(二)推动农村创业就业。通过广泛调查,不断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根据市场需求,筹备综合及专场招聘会,对就业农民工保持后续跟踪服务。促进辖区青年创业,积极带动就业,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并积极提供创业服务和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
(三)数智赋能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农经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深挖平台使用功能,激发农村集体“三资”新活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二是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构建以网格化、数字化为基础的基层治理模式,动员、引导村民用好“原点在线”、“郑好拍”等,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百米”,推进乡村“数智”化发展。